九州中文网 > 穿越小说 > 盛唐最强太子 > 第32章 选定避难所之地
"所以,教育的基石是持久的工程,要让长安的孩童皆有书读,就必须兴办学堂,培养教书之人。这些都需要时间,目前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巩固自身地位。"
李杰向韦丽解释,他担忧的是武则天可能带来的压力。如果历史按部就班,他的所有努力都将化为泡影。然而,李杰并不打算屈服于这样的命运。
"那么,殿下当前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呢?"
"首要之事,自然是人口繁衍计划,你觉得呢?"
李杰望着韦丽,笑容满面。韦丽的脸颊瞬间飞上红晕,但她明白,殿下的确需要考虑继承人的问题,毕竟忠诚的手下步多,确实需要这样的计划。
李杰心中琢磨着明日的事务,身在大唐,每一步都需谨慎,否则未来之路将举步维艰。
次日,李杰见韦丽略显疲态。
"怎么了,身体不适吗?要不要请大夫来看看,是不是受凉了?"
"殿下,不必了,可能是轻微的风寒,稍后让仆人煮些姜糖水喝,上次我也是这样,喝点姜糖水就没事了,只是一时虚弱,让风寒趁虚而入了。"
韦丽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了如指掌,调理一下就能恢复。
"那就好,我今天有些事要处理,你自己要保重。"
李杰起身离开,他急于了解昨天灾民的状况,何明远和林茂是否按照他的指示行事。
他带着高延福直奔工地。
在李杰的监督下,工地的状况明显改善,难民有了临时的住所,正在挖掘废墟,准备规划这片区域。
"高延福,别打扰其他人,叫昨天那个胡孟过来一下。"
李杰吩咐道,高延福迅速在人群中找到胡孟。
胡孟因为身材高大,很容易就被找到了。听说太子有事找他,他立刻赶来。
"太子殿下。"
"胡孟,你上来,我就在这儿。"
李杰不想让太多的难民看到他,以免影响他们的工作。
"殿下,我们所有人都感激不尽。"
胡孟登上李杰的马车,情绪激动,但他不善言辞,只能通过表情表达感激。
"好了,我今天找你有事,先告诉我你们现在的情况如何?"
"殿下,我们昨天都吃饱了,听说还有一位自称是您岳父的人来了,带来了很多粮食,还有一些人指挥我们做工。"
胡孟叙述着,李杰点点头,想必岳父听说他亲临现场,不敢怠慢。
"嗯,这样我就放心了。你能告诉我你们这些人都是从哪里来的吗?"
这是李杰今日亟待解答的问题。他昨日便思索着寻觅一处隐蔽之地,然而附近的区域已无处可选。李杰意识到,自己未知之处,未必他人亦不知晓。他们在外界漂泊许久,或许真的知晓某些尚佳的藏身之处。
此外,李杰还盘算着如何将像胡孟这样的难民吸引到自己的阵营,哪怕他们口中提及的只是一片乐土,他也有办法去探寻。
“唉,殿下,我们还能去哪儿呢?如今许多土地都无法耕种,加上匪徒横行,许多村庄宁可离乡背井,另谋生计。就拿我来说,我们曾在燕子村,但近几年那里出现了一伙匪徒,藏匿于燕子山中,官兵也奈何不了他们,他们如同幽灵般出没,我们刚刚收获的粮食,还未捂热,就被他们洗劫一空。你说,我们该如何生存下去?别无选择,只能外出寻找活路了。”
胡孟坐在马车内向李杰倾诉,这些难民中有不少是他的同乡,都来自燕子村,那些匪徒实在可恶,他们的辛勤所得,转眼间就被夺走,生活变得毫无意义。
“燕子山,稍等一下。”
李杰说着,取出大唐的地图,这是他特意带来的。
“你能否大致指出燕子山的位置?”
李杰指着地图询问胡孟。
“殿下,我看不懂这个,你指的这个地方是长安城吗?”
“没错,这就是长安城,你们是从哪里过来的,路线你应该清楚,告诉我你们村子的位置。”
“我们一路向西行进,你要去我们村子,就得再往东走了。”
胡孟讲述着,李杰对照地图查看,这不是正好位于长安城和洛阳城之间的道路吗?
这里有股匪徒势力,且离燕子村不远,若能掌握并清除这股势力,便可同时掌控两地。
“胡孟,我问你,你们是否还有意愿回到村里?”
“唉,哪里回得去,村子已经荒无人烟,大家都出来了,谁愿意离开家园呢,我们村子可是几代人的根啊。”
李杰点点头,这样就简单多了,只要控制住这个地方,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可以选择回去。
“如果我把这股匪徒铲除呢?”
李杰的话让胡孟瞪大了眼睛,他没想到李杰会有这样的打算,他们也曾报警,但无人敢管,匪徒难寻,据说燕子山的匪徒尤为棘手。
“殿下,您是认真的吗?”
“当然是认真的。”
李杰坚定地回答。
扑通一声,胡孟在车上跪了下来。
“太子殿下,若您决定铲除这伙匪徒,请带上我,我早就有此心了。”
胡孟热泪盈眶地叙述着,眼中的悲痛无法掩饰,谁能体会他们这群被迫离乡背井的人,一路上目睹了多少故人的消逝,承受了多少苦难才得以存活至今。此刻对敌人的憎恨,比当初敌人索取粮草时更为深重。
“行,既然你有这份心意,我们现在就动身去看看。”
李杰合上地图,若能找到一个新的据点,他恨不得立刻将敌人彻底清除。
“殿下,那我这边该怎么办?”
胡孟愣住了,殿下比他还急切,说走就走。
“嗯,现在,我会让小高通知韦玄贞,你只需专心带路,不必担心。”
李杰点头道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