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32章

腊月二十八日,朱厚照紧赶慢赶,终于带着天龙军回到了北京城。

摆在案头上的,是几十份请求就藩海外地奏折,言辞恳切,姿态低三下四,语气更是火烧火燎的。

好像中原大地就是个大火山,藩王们一刻都不想呆了,年也不想过了!

“看看吧!都是一帮属毛驴的,不抽就尥蹶子的货!”

朱厚照令王喜把这些奏折当庭念起来,反正是回来的第一次大朝会,也是春节前的最后一次,大家就图个乐!

“藩王们很懂事,也很踊跃啊,可朕现在发愁,哪里来那么多现成得土地给他们分封?”

皇极殿内,所有的文臣武将都满脑门黑线,如今全国才43个藩王,还刚刚被您老人家杀绝了两家。

四十一家起码有一半儿是老的老小的小,能安稳过日子就算邀天之幸了,谁没事儿瞎折腾呢?

当然,也有近二十家藩王跟朱真淤、朱台浤一样属于年富力强的,有些想法很正常,可说道他们有胆子造反?

满朝文武几乎都不相信,那得多蠢啊?偏偏选在国泰民安的正德五年造反?

真要图谋大事,选在正德元年那个风雨飘摇,内部流民四起,外部鞑靼压境得时间段,成功的几率不是高很多倍?

别把这些藩王说的有多爱国,国家危难之时不可以祸起萧墙?

那时候的鞑靼虽然强大,也没有牧马长江的实力吧?如果某个藩王造反成功,起码割据江东还是有希望的。

就那样的天赐“良机”,都没有一个藩王敢动弹,更被说现在了。

哦哦,庆王和肃王脑子进水了,他俩不算!

说实话,大明的文臣虽然喜欢跟皇帝对着干,哪怕内乱和外敌压境时,也没少得了勾心斗角。

可他们也有君臣一心的时候,那就是限制藩王的权利。

靖难也好,藩王起兵换一个皇帝也好,一朝天子一朝臣,什么两朝、三朝,甚至四朝元老那都是凤毛麟角。

大部分官员都会因为眼光和地位的原因看错了效忠对象,站错了队伍,以至于新皇登基,不得不黯然离去。

这还算得以善终的聪明人,不聪明的就献身于改朝换代的乱局当中,妥妥的死无葬身之地!

所以,皇极殿内的文臣武将现在热烈得很,纷纷献策献计,热情地为藩王们寻找出路。

弄出去,必须一个不少地弄出去!

最好形成定制,就连当今的皇子们长成之后,统统地封建海外,一辈子别回来,眼不见心不烦!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