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州中文网 > 科幻小说 > 为晋升,我创造了可控核聚 > 第23章 仿星器
“开什么玩笑,嘉陵科技大的学生还有保镖?”秦奋振振有词,“肯定是雇来的临时演员,那车也是租来的吧。”
实际上,秦奋从高俊杰的眼神中就能看出,高俊杰绝不会看错。
就算翻遍华夏所有的租车公司,也找不到一辆红旗至尊版。
然而,为了赢得小沐的心,秦奋只能强忍尴尬,坚称高俊杰看走了眼。
同时,他在心中暗自咒骂,我堂堂亿达集团的公子,会输给你一个大学生?咱们走着瞧。
张青并不知道自己掀起的波澜有多大,正与赵署长一起,全力赶往实验基地。
此刻的实验基地内,王思礼院士和众多专家教授焦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,四处奔波。
原本张青的备忘录上记录了所有关键难题,以王思礼的能力,本应能够顺利完成剩余的建设工作。
然而,人算不如天算,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,发生了地震。
地震对市区的影响尚小,但实验基地地处郊区,受到的余震冲击力不容小觑。
托斯马克装置的基础直接崩塌,设备倾斜。
当王思礼得知,龙门科学院的专家评审组竟比预计提前数日抵达,他的心情犹如晴天霹雳。
尽管评审团仅是前来参观,并不立即开展评审,但如果这些各领域的大咖目睹实验区一片狼藉,其评价必定会大受影响。
目前,巨型托马克装置的中心偏离,最直接的解决方案是拆掉地基,重新构建,以确保装置的平衡。
但这工程耗时漫长,光是拆卸可能就需要一个月,再安装又是一个月,到时候只怕一切早已尘埃落定。
除此之外,唯一的办法就是对设备进行校准,然而,除了张青,无人具备这种技能。
所有可控核聚变的专家们只能望洋兴叹,无计可施。
就在王思礼焦虑万分之际,两个人影步入基地,正是张青和赵局长。
“张总工程师,您总算回来了。”王思礼如见救星般迎上前,指着巨型托斯马克装置说,“您瞧,地震的余波导致地基倾斜,连带着装置也歪了。” 张青仅扫了一眼,便皱眉道:“倾斜度为三十七分……”
王思礼心中暗惊,张青莫非是披着人皮的机器人,这精准度竟超越了激光测量仪。
在张青回来前,他们刚刚测定的倾斜度,正好与张青所说的数字吻合。
“真正的问题并不在此。”张青绕着托斯马克装置转了两圈,“关键在于,磁场发生了变化。”
“托斯马克装置内部的磁场与外部磁场紧密相连。”
“地震改变了磁场,就算我们能矫正装置,内部参数也需要重新设定。”
“也就是说,托斯马克装置必须重做,按照原计划,可能会破坏设备。”
听完张青的话,王思礼不禁背脊发凉。
如果按照他的想法,实在不行,只能重建地基,恢复装置的平衡。
然而照张青所说,这么做也不行,反而可能导致装置受损。
更糟的是,可能会引发爆炸,造成严重后果。
“那现在该怎么办?”王思礼的脸色变得煞白。
据他所知,评审团已经抵达S市的机场。
距离评审团到来只剩几个小时,他们将看到的,将是一个巨大的废墟……
“别慌。”张青信心满满地说,“还记得我让你们制作的那个备用线圈吗?现在就把它取出来。”
王思礼一怔,张青确实让他们制造了一个形状奇特的备用线圈,但他一直不清楚有何用途。
同时,张青迅速绘制草图,对现有托斯马克装置进行改良。
王思礼在一旁观看,只见张青在原有的装置上添加了部件,将备用线圈安装上去。
"哦!"王思礼豁然开朗,惊呼道,"是磁约束聚变装置,仿星器!"
托马克装置并非唯一实现受控核聚变的方式,仿星器便是另一种选择。
两者各有优势,托马克装置构造相对简单,而仿星器因其磁场由外部线圈提供,操控性更佳。
仿星器的线圈位于外部,便于随时调整,不受重力场限制,对设备中心的要求也相对宽松。然而,仿星器的制造仅停留在理论阶段,因为托马克装置的线圈内置,制作难度较低。
仿星器的线圈形状极其复杂,制造过程极其艰难。
每个线圈环的计算公式独一无二,构建仿星器的线圈需要上千个以上的公式。
任何一个公式,都足以让顶尖科学家忙碌一年。
迄今为止,尚无科学家能成功构建仿星器那独特的非规则线圈模型。
王思礼做梦也没料到,张青的托马克装置竟是双重设计,装上备用线圈后,竟可转变为仿星器。
难怪张青在装置上预设了许多神秘的连接点和接口,直至完工,王思礼仍不知其用途,原来是为了转造成仿星器做准备。
面对这样的天才,王思礼唯有心服口服。
要知道,灯塔国自诩科技强国,研究仿星器已有二十载,却未见成效。
如今一举攻克两大科技难题,任何一项成就都足以问鼎诺贝尔奖。
"仿星器的稳定性远逊于托马克装置,目前仅是应急之策。"张青解释道,"向评审团队展示后,我们还需重新校验并调整托马克装置。"
王思礼对张青敬佩有加,立即指示团队按照草图进行改造。
那些专家教授也都赞叹连连。
"瞧,张工一回来,就把我们束手无策的问题解决了。"
"跟张工比,我们真的相差甚远。"
"没想到一台设备能有双重功能,既是仿星器又是托马克装置,相当于双倍保障。"
话音刚落,基地外喧嚣四起,评审小组已抵达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